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发表以后,在“两会”代表和委员中引起强烈反响,成为一时的热门话题。采访中,一些代表和委员认为:加强师德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事关端正教育方向的大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落实总书记谈话的关键。
来自湖北的余风盛代表对记者说:江泽民总书记的谈话,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祖国需要的大批有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阐述,也使我们认识到,加强师德建设,首先要端正教师的教育思想,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要培养一大批能够担负起国家民族振兴责任的具有强烈民族自豪感的教师。虽然我们的广大中小学教师总的来看是一支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都不错的队伍,但是师德师风的建设,仍是一个既绕不过去又不可忽视的问题。余风盛代表还向记者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事例。他说:教师是“为人师表”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这就是说,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有较高的文明程度,特别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当然这主要是说学生要尊敬老师的意思,但我认为,也包含了教师要像父母一样关心照顾甚至疼爱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和老师沟通,如果学生能够与老师沟通,有些孩子们做的蠢事,像浙江金华“好学生”杀母事件就不可能发生。学生的身心健康应该都是教师关心的重要内容,一个称职的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而且要进行引导人、塑造人的工作。所以,师德建设,除了对老师自身修养的严格要求之外,还应包括,一个教师的教育或者教学方法,是否遵循教育规律,是否遵循青少年的成长规律,这也就是江泽民总书记说的端正教育方向问题。教师不应该不切实际地过度要求学生,造成学生有一些无法忍受的精神压力。教育方法要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只有在实践中学习,才能真正培养创新精神。
毛可春代表是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漳河镇清静庵逸夫小学的副校长。她长期从事小学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她认为,师德建设,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她举例说:加强师德建设,必须把住入口关,也就是牢牢把住调配教师的渠道。只有把有真才实学而又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人安排到教师岗位,才能真正端正师德师风。而这又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因为在地方上,特别是基层,一个校长很难有用人权,一些不称职的人通过各种渠道都可以进学校当教师。而且,由于教师聘用体制的弊端,无法真正解聘一些教师,一个人只要当了教师,不管教得如何都有一口饭吃。于是,一些教师甚至连书也不教了,整天搞一些乌七八糟的事,有的人甚至向学生索要财物。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也在一些中小学校存在,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对教师也进行述职和测评,彻底摆脱各种不利因素的干预,进一步明确校长的职能和责权。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长张传斌代表,有着近30多年的教龄。他告诉记者,每个受过教育的人,都对自己的一位或几位老师心存感激,而这些老师一定是师德高尚的教书育人者。张校长认为,师德是教师在履行教学中所表现的责任感、人品和精神风貌。师德建设的首要点是明确教师思想和教育的宗旨。一个老师尽管尽心尽责,但由于观念陈旧,仍进行传统式教育,那么也不合格。回顾几十年来的变化,五十、六十年代,师德强调的内容是教师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改革开放后,师德的内容包括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等新内涵;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师德问题又融入了培养创造性、开拓性、有实践能力人才等新要求。从大趋势看,是朝有益的方向发展着,也说明教育观念在逐步完善和适应时代要求。如果仅仅做一个教书匠,就不需要在这里讨论师德问题了。
在日常工作中,一个教师的师德主要表现在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上,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但如果不注意就会走向简单化,甚至体罚学生。由于目前只顾升学等狭窄目标,造成老师以成绩高低来简单判断一个学生的行为好坏,从而造成在对学生的关心程度上有很大不同。这不仅表现为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关心不够,而且,由于学习好的学生也面临更多的选择、自身压力等问题,因此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容易忽略。再有,由于目前的应试教育倾向严重,造成以学生成绩来判断一个老师水平高低的社会氛围,“唯分数论”不仅在学生中流行,也造成在老师中只顾教学,而忽略其他方面包括师德的建设。